中新网运城9月27日电 (杨佩佩)“白日依山尽ღ◈,黄河入海流ღ◈。欲穷千里目ღ◈,更上一层楼”ღ◈。多家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脚步登上鹳雀楼ღ◈,吟出千古绝唱《登鹳雀楼》ღ◈。登高望远ღ◈,落日ღ◈、名楼合乐888总代ღ◈、黄河让他们直呼“震撼”凯时尊龙ღ◈,纷纷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ღ◈。
26日ღ◈,“海外华文媒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运城行”活动正在山西运城举办ღ◈。其间ღ◈,美国《华兴报》ღ◈、加拿大《环球华报》合乐888总代ღ◈、印尼《国际日报》ღ◈、南非《非洲时报》ღ◈、菲律宾亚太通讯社等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永济ღ◈,登鹳雀楼ღ◈、观大铁牛ღ◈、游普救寺ღ◈、看生态产业ღ◈。
鹳雀楼系中国四大名楼之一ღ◈,又名鹳鹊楼ღ◈,古时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凯时ღ◈。ღ◈,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境内的黄河东岸凯时尊龙ღ◈。据史料记载ღ◈,鹳雀楼建于北周时期ღ◈。历史上ღ◈,曾因战乱损毁ღ◈。2002年ღ◈,复建的鹳雀楼拔地而起ღ◈,千年盛景得以重现ღ◈。
“登上鹳雀楼ღ◈,观黄河ღ◈,令人向往ღ◈。在这里欣赏了黄河无尽的壮丽景色ღ◈,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凯时尊龙ღ◈。”美国《中美邮报》副社长魏炯才感慨道ღ◈,鹳雀楼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建筑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ღ◈,ღ◈,独特的魅力引人注目凯时尊龙ღ◈。
在鹳雀楼不远处ღ◈,黄河大铁牛ღ◈、古渡口ღ◈、普救寺等ღ◈,共同串联起古蒲州城的历史文脉合乐888总代ღ◈。活动期间ღ◈,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还参观了黄河大铁牛和普救寺ღ◈。
黄河东岸的蒲津渡遗址上ღ◈,4尊铁牛排成两排博士后ღ◈!ღ◈,面向黄河ღ◈,个个“膘肥体壮ღ◈,肌肉隆起ღ◈,目似怒ღ◈,耳似聆”ღ◈,它们是中国唐代开元年间黄河蒲津渡铁浮桥东岸的“固地锚”ღ◈。铁牛旁各有一铁人ღ◈,其服饰科学研究ღ◈,ღ◈、表情ღ◈、动作各不相同ღ◈,惟妙惟肖ღ◈。
黄河大铁牛让美国华人网总编辑于天竹不断赞叹ღ◈,“1000多年了ღ◈,任时光流转凯时尊龙ღ◈,世事沧桑ღ◈,大铁牛依旧岿然不动ღ◈,见证着黄河改道ღ◈、朝代更替ღ◈、盛世繁荣……”
在普救寺ღ◈,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了解到这座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的千年古刹ღ◈,是中国古典爱情名著《西厢记》的发生地ღ◈。他们被“天下寺庙不谈情ღ◈,唯有山西普救寺”这一爱情圣地吸引ღ◈,感慨“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”ღ◈,并对此进行报道凯时尊龙ღ◈。
此外ღ◈,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还走进位于开张镇的“南虾北养”千亩生态产业园ღ◈,了解南美白对虾如何“定居”黄河边ღ◈。开张镇镇长卫亚妮介绍ღ◈,西开张村毗邻伍姓湖ღ◈,9000余亩耕地中有三分之一是盐碱地ღ◈,因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种植而长年撂荒ღ◈。
几年前ღ◈,机缘巧合之下凯时尊龙ღ◈,当地得知这块盐碱地水质与海水成分相近ღ◈,非常适合水产养殖ღ◈,便决定以“渔”治“碱”ღ◈,流转土地建设千亩生态大虾基地ღ◈,养殖南美白对虾ღ◈。经过多批次试养ღ◈,反复调配水质ღ◈,终于让南美白对虾“定居”在这盐碱地里ღ◈。
“如今ღ◈,在西开张村已建成1000个养殖棚ღ◈。按每棚产量1000公斤计算ღ◈,每年至少出两茬ღ◈,每公斤至少卖50元凯时尊龙ღ◈。一个棚保守估计合乐888总代ღ◈,纯利润达6万元至8万元ღ◈。”卫亚妮说ღ◈,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获取可观收益ღ◈,每年还有150余劳动力参与到园区日常养殖国际新闻ღ◈!ღ◈、维护等工作中ღ◈,增加劳务收入300余万元ღ◈。
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纷纷点赞当地的生态产业ღ◈,于天竹表示ღ◈,盐碱地不仅可以种水稻ღ◈,还可以养虾合乐888总代ღ◈。开张镇的大虾养殖ღ◈,不仅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径ღ◈,也给当地的盐碱地生态改良提供新的思路ღ◈。
此次活动由运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ღ◈、运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ღ◈、运城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ღ◈、运城市委网信办主办ღ◈,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承办ღ◈。(完)